20歲姑娘自幼受困先天性外斜視 楊秋艷精準手術重啟“立體視界”
“終于不用總被人問‘為什么眼睛總斜著看’了!”20歲的玲玲在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完成先天性外斜視矯正手術后,對著鏡子露出欣慰笑容。自幼被眼疾困擾的她,在楊秋艷主任團隊的精心治療下,不僅重獲正常眼位,更向著重建雙眼立體視功能邁出關鍵一步。
近日,玲玲因眼斜癥狀隨年齡增長不斷加重,來到南昌愛爾眼科醫院就診。視光及小兒眼病科主任楊秋艷檢查發現,玲玲右眼裸眼視力0.8,戴鏡矯正后達1.0;左眼裸眼視力0.6,矯正后為0.8。無論是33cm看近還是5m看遠,其眼位均向外偏斜75三棱鏡度,遠超正常范圍,且雙眼二級、三級視功能已完全受損。結合自幼發病的病史,玲玲被確診為先天性外斜視合并雙眼屈光不正。
完善術前檢查后,楊秋艷主任團隊為玲玲實施精準手術:通過雙眼外直肌后徙6.5mm、左眼內直肌縮短6mm,調整失衡的眼外肌力量。術后配合系統的雙眼視功能訓練,玲玲的眼位已恢復正常,原本缺失的雙眼視功能也在逐步重建。
“先天性外斜視是嚴重危害視功能的先天性眼病。”楊秋艷主任介紹,這類患者多在出生時或6個月內發病,且超90%表現為恒定性外斜視,斜視角通常超過30°,遠超間歇性外斜視的常見度數。由于發病早,患者幾乎沒有建立雙眼單視功能的先天條件,且常合并下斜肌亢進、垂直分離性斜視等多種復雜眼病。研究表明,該病的發生可能與中樞神經調控失衡、家族遺傳,以及眼外肌發育異常等因素密切相關。
楊秋艷主任特別提醒,先天性外斜視無法通過配鏡矯正,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是早期手術干預。“在患者視覺發育關鍵期內(一般3-6歲前)完成眼位矯正,并配合術后視功能訓練,才有機會最大限度恢復雙眼協同工作能力。拖延治療不僅會導致面部發育不對稱,更可能造成終身性的視功能損傷。”
南昌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病科楊秋艷主任呼吁,家長若發現嬰幼兒存在眼位異常、眼球運動不協調等情況,應盡早到專業眼科機構檢查。早發現、早干預,是守護孩子清晰視界與立體視功能的關鍵。